“外地就醫的老百姓再也不用拎著一大袋子膠片東奔西跑了,通過平臺就能解決這個問題,極大地提升了就醫的感受,省錢、省心又省力,科技真正為老百姓服務?!?3月5日上午,全國人大代表、南京市第一醫院副院長張俊杰亮相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首場代表通道采訪活動,分享了作為一名醫生的“動心”故事。
2024年全國兩會期間,張俊杰提交的《關于加快推進醫學影像“云膠片”應用的建議》獲得相關方面高度重視,同年5月,江蘇率先建成全省衛生健康云影像平臺,所有公立醫療機構全面接入。
這個由江蘇有線參與建設的全國首個省級衛生健康云影像平臺,正改變著醫療衛生服務格局——全省2000多家醫療衛生單位實現醫學影像“云端共享”,目前已累計存儲患者影像報告超1.4億份、數據量超19PB,其中江蘇有線負責徐州、常州、南通、淮安、連云港5市近800家醫院影像數據的接入、存儲和安全流轉。影像平臺的上線讓患者就醫成本大幅降低,預計全年可減少重復檢查費用約20億元。支撐參與這項惠民工程的背后,是江蘇有線承擔全省衛生健康專網建設和運維8年“零事故”的技術底氣,更是以“云網數算安”數字化核心能力保障民生實事的責任擔當。
近年來,江蘇有線不斷踐行初心使命,秉持高度社會責任感,全力推進民生工程建設。深度參與防震減災公共事業,先后參與省地震局“江蘇省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江蘇省巨災防范工程”建設,兩個項目均將在今年驗收交付,進一步提升江蘇省防震減災基礎設施智能化和技術裝備現代化水平,增強地震監測預報、震源探查識別能力,實現秒級地震預警,并通過整合數字電視終端、應急廣播系統等廣電特色資源,創新構建起覆蓋城鄉的地震預警信息發布網絡,同步開展的防震減災科普宣傳觸達萬千家庭,形成了“技術防御+科普教育”的雙重防護網,充分展現廣播電視和廣電網絡的公共服務、民生保障和社會公用價值。加快優質文化產品服務供給,智慧廣電鄉村工程連續4年列入省政府民生實事項目,受到央視新聞、《人民日報》、《新華日報》等主流媒體報道,今年將實現全省智慧廣電鄉村工程全覆蓋,構建全國唯一覆蓋全省鎮村“一鎮一品”廣電特色平臺,形成優質的公共文化服務內容資源池,將更多公共文化服務內容輸送到基層,更好豐富人民精神世界。
2025年,江蘇有線政企業務在公司“深化改革 強基固本”主基調和“12345”經營發展目標的戰略引領下,一手服務社會民生,一手賦能千行百業,今年1-2月取得“開門紅”,已中標的百萬級以上政企項目達65個,包括某局電視會議會場建設工程項目、江蘇銀行信創服務項目及數據中心配套設備項目、江蘇省港口集團IT基礎設施優化項目、宜興善卷洞景區工程項目、邳州市“天衍輿情”監測技術服務項目、通州區新一代雪亮技防工程采購項目、寶應縣應急廣播網絡運維項目等,覆蓋政務服務、信創建設、數據中心、輿情監測、智慧文旅、安防監控、應急廣播等,不斷構建多元業務生態,打造公司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引擎。
2025年是江蘇有線成立17周年、上市10周年,也是變革之年、調整之年,更是希望之年。作為省屬大型國有文化與科技上市公司,江蘇有線將繼續堅持“用戶為綱”,把握“智改數轉網聯”機遇,把“云網數算安”等新質生產力轉化為醫療共享、文化服務、應急聯動等民生實效,讓數字化成果更多惠及千家萬戶,在國有企業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在落實國家重大戰略與服務百姓生活的同頻共振中,貢獻更多智慧力量。